【冶法新“枫”景】 这个案子不能判
“李庭长,她们今天来撤诉了。”
“知道了。”
灵乡法庭庭长李长青简短地回应了一句,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思绪回到了那一波三折的调解现场。
六旬姐妹对簿公堂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告吴某甲是被告吴某乙的亲妹妹,早年吴某乙因家中有事急需用钱,吴某甲二话不说便拿了一万元钱借给吴某乙,让吴某乙十分感动,也因此两家关系越来越好。
2017年,小芳(吴某甲女儿化名)与小萌(吴某乙女儿化名)一同在武汉工作,因母亲之间感情好,两表姐妹也十分亲近。小萌看着小芳年纪不小了,却因性格内向一直没有找到男朋友,便特意给小芳介绍了一个男朋友,但此事却成为导致两家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小芳在小萌的撮合下很快和介绍的对象确定了恋爱关系,不曾想此人却并不是良配。恋爱期间小芳的男友多次以需要生活开销、创业资金为由问其借钱共计三万余元,小芳都解囊相助。然而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因感情不和分手,分手后其男友不仅不还钱还玩起了“消失”。
此事被吴某乙知道后责怪小萌给自己女儿介绍了个“渣男”,不仅耽误了自己女儿的时间还骗走了女儿的钱。吴某甲则认为小萌是一片好意才为小芳介绍男友,小芳自己也同意,“人财两空”是自己的原因。
两家人因此事闹得不可开交,吴某甲也因此不顾姐妹感情要求吴某乙归还早年的一万元欠款,“头大”的吴某乙则要小萌尽快平了小芳前男友欠的款,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也没争出个好歹,气愤之下,吴某甲将六旬姐姐诉至公堂。
倾心调解屡败屡战
该案立案后,因双方均不同意诉前调解,案件便分流到李长青手中。李长青仔细查看卷宗,发现该案并不复杂,但原、被告系亲姐妹关系如果直接判决很难从根源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梳理好案情后,李长青立即给当事人打电话进行调解,但双方均不愿意调解。
当晚,李长青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如何妥善化解两家矛盾,灵光一闪突然想到可以求助外援,找当地乡贤协助调解。乡里乡亲比较了解当事人具体情况,也能更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李长青越想越激动,干脆半夜起来在纸上写好调解思路及计划,第二天一大早就前往二人居住地准备第二轮调解。
“我女儿给小芳介绍对象也是一片好心,她轻信别人借了钱还怪我们?您是法官,只管判案子就行,我不需要调解。”
“您评评理,小萌介绍的是什么对象?那就是个骗子,要我们还钱,除非她把那人找我女儿借的三万块钱还给我们。”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当李长青信心满满地准备再次调解时却又碰了壁,两人态度强硬,依旧不愿意调解。但经过这次沟通,李长青发现双方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赌一口气,只要把这口气顺了,案子就结了。
“李法官,这个案子事实清楚,标额也不大,既然双方都不同意调解您就直接判决算了,何必这样吃力又不讨好?”书记员不解地问。
“这个案子不能判,若一判了之本案虽能及时结案,但当事人问题并没有实质化解,还可能滋生更多的矛盾,只有将两人心结解开才能达到事结案了人和的目的。”李长青解释道。
硝烟化解重归于好
“李庭长,吴某甲到了。”
“来得正好,我再去找她聊聊。”
时光如流,很快来到了开庭当日,李长青想在开庭前再进行一次调解,便提前到办公室准备,这时书记员告诉他吴某甲来了,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笔赶忙前去。
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吴某甲感受到李长青对她的案子十分上心,因此也从内心尊重李长青。
李长青知道两边心里都堵着气,所以并没有直接调解,而是拉起家常,在李长青的引导下,她回忆起和姐姐这六十多年的点点滴滴,态度开始转变,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过了一会,吴某乙到了,李长青让书记员在旁安抚吴某甲,自己去找吴某乙。
“你妹妹已经同意调解了,她一直念着你的好,小萌也是一片好意,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她也很自责……”李长青想用同样的方法,勾起她俩多年的感情,从而化解矛盾。
“法官,我们不告了,我们要撤诉。”李长青从“背对背”调解到“面对面”调解,一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着,终于在开庭前让两姐妹重归于好。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李长青满满的成就感,在他看来,这不是解决了一个案子,而是化解了两个家庭的矛盾。
作为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人民法庭是深入百姓的法治“触角”;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基层法官是司法为民的“排头兵”。近年来,大冶法院坚持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全链条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绘就大冶好“枫”景。